水洞沟古人类遗址的研究与旅游事业的有机结合——文物考古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新关联

   2019-05-15 77

水洞沟遗址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又进行了五次正式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于世瞩目的成果,在在世界史前研究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奠定了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更新世北方人类遗址的三个标准剖面之一(其它两个为泥河湾遗址群和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水洞沟遗址在至今约4.14—1.9万年的古人类文化层中既表现了以小石片文化为主的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区域特色,其中也包含了一定年代中更具有浓郁且典型的欧洲旧石器中晚期文化类型及特征,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繁盛期地层中出土了大量西欧的旧石器中晚期标志性的石制品——勒瓦喽哇石核、莫斯特技术的石片与尖状器(与欧洲的制品极其相似),以及大量的装饰品,又在距今1.1——0.6万年的地层中获得了数量巨大、年代数据可靠的草原细石器文化产品。它在近百年的中国考古史中无论从数量、特色和可比性几方面都独占鳌头,东方固有的文化与欧洲的西方的石器制作技术在这里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史前文化遗址在中国西北和中亚的诸多发现反映出史前的石器时代就存在着联系东西方文化或经济活动的通道——“前丝绸之路”,水洞沟遗址地处黄土高原与沙漠草原的过渡带,其文物繁多、形态多样、东西皆有,反映出是古今东西交通的长期重要节点,是“史前丝绸之路”的和古人类文化传播、人类迁徙的主要驿站之一。

古代环境研究的研究也是水洞沟的重要科学课题。近年来,水洞沟科考在环境考古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对解读晚更新世人类环境和人类行为能力至关重要。

本世纪初开始的第五次和第六次正式发掘对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多更为准确的解读。水洞沟遗址的发掘研究者在长期的工作中一直试探着将水洞沟的科学内涵与知识介绍给广大民众的有效方法和合理平台,水洞沟旅游公司和景区的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筹建的,成为目前文化旅游的一个范本。

一.水洞沟旅游开发公司的景区建设初衷与文物保护工作及其投入。

水洞沟景区是本世纪初开始设计、筹办的我国最早一批依托文化遗址旅游景区。

2004年,景区初创时期,在与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探讨中,首先明确地统一了文物保护是文物旅游资源的生命这一基本认识,秉承了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景区范围内的旧石器遗址发掘点遗址、长城遗址和古城遗址以及不同地质年代的自然遗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规划和设计保护措施,在迅速采取以14公里长的网围栏将整个遗址区保护起来,杜绝了放牧与随意通行等对遗址的人为破坏,在遗址范围内设计的参观游览线路进行了桥梁和木栅栏与硬化道路修整,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也防止了游人对土遗址的踩踏。

由于经过长期研究工作的重要人类文化遗址必然积累有大量的文物实物和资料,这些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材料,同时也是广大游客参观游览中最希望收获的知识所在,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是旅游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展示手段中博物馆是必不可少的。水洞沟旅游开发公司,在进入景区不久就开始了遗址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且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建馆,于2011年水洞沟博物院正式向游人开放。

水洞沟博物院不仅仅以通行的实物展示方法还独创了半地下现场场景体验式的试教展示相结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图片、文字、雕塑与实物相衬托、固定展柜、展板与活动场景相结合的呈展方式多彩多姿。

水洞沟博物院不满足于一时的成果,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员为正副院长,常年主导水洞沟遗址研究和博物馆的业务,培训博物院工作人员,使得水洞沟遗址景区工作的知识化和正规化逐步得到提高。

二.水洞沟公司水洞沟景区科研与旅游的密切关联与目前开展的研学游内容。

我国旧石器遗址有近两千处,是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但作为景区而能够承担文化传播和科学普及功能的旧石器遗址类旅游景区仅仅有5个,其中水洞沟遗址景区是建立最早、规模和文化内涵展示设施最好,取得的社会效应和口碑最佳的景区。特别是近5年来,研学游活动开展以来,从接待游客的数量、构成逐步向科学倾慕者、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和专门科普探险者发展的势头。在景区接待游客的过程中,遗址的考古工作者也直面大众,直接了解到大众对文物考古知识的需求。水洞沟遗址景区的开放,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旅游大众一致好评,这种旅游开发企业与文化遗址研究的深度结合、互为平台的模式也顺应了了社会和旅游社会化知识化。

考古体验游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型旅游科目,它的主体是青年学生,水洞沟遗址连续的发掘和田野工作为考古体验游提供了非常直接的条件,大批有组织的青少年科普旅游团队在水洞沟遗址与考古工作者直接对话和参与现场操作,使他们得到了快乐的同时知识与情操也得到了升华。

三.水洞沟文化研究和相关活动。

水洞沟遗址研究院是建立在景区的一个科研机构。研究院的院长、副院长由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员担任,由景区董事长王亚伟担任研究院常务秘书长。水洞沟旅游开发公司投资,与考古工作者共同完成了《穿越远古与现代——水洞沟遗址》中英文画册,为读者提供了图文并茂的好书籍。

水洞沟研究的成果与著作也在第一届中国考古大会上获得了最高荣誉——金鼎奖。

水洞沟遗址研究院举办的水洞沟遗址发现九十周年、九十五周年纪念和学术活动规模宏大,规格也比较高。前后有国内外的中外代表和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160人次与会,其中有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周忠和;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尼古拉·德罗兹多夫,美国科学院院士保尔·迈勒,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罗宾·丹尼尔等11位顶级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水洞沟遗址研究院设立了宁夏工作站。

水洞沟旅游开发公司在每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纪念会是都鼎力相助,不仅为会议提供场地、交通和服务,而且还为来宾提供了食宿和文艺娱乐活动。使每一次活动都得到了圆满成功,水洞沟遗址的达到了很高的知名度,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水洞沟文物考古研究工作与景区旅游相辅相成,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新模式。

水洞沟遗址的常年性发掘研究参加者有中国科学院古人类所、地质所、黄土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宁夏考古所,以及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二十个学校的工作人员。2003年以来,前后有近200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研究生在水洞沟学习、实习和集训,水洞沟已经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培训基地。(王惠民)

 

 

 
 
更多>同类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