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考古人员水洞沟模仿古人类生活

   2007-09-06 1164

  钻木取火,用石器猎杀羊只

  8月31日,在水洞沟遗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教授与他的考古队员进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考古活动――模拟古人生活。

  远古时期的水洞沟先民

  “快,快用石头砸死它!砸死它!”经过艰难的围堵,几个身高马大的男子终于捕获到了一只羚羊,兴高采烈地抬着战利品来他们的宿营地,用他们看来已经是锋利无比的石刀将羚羊剥皮后大解八块儿,然后放在篝火上烧烤并围着火堆欢乐地吼叫着吃掉,当然有时候也会饥不可耐地在半生不熟的情况下就狼吞虎咽……

  这是现代人对古人生活情景的想象,具体古人当时有没有说“快用石头砸死它(羚羊)”,甚至当时他们是不是已经有了语言,我们都很难确定。但根据对历史遗迹考察发现,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大约在两三万年前,贺兰山下,黄河岸边,也就是今天的灵武市水洞沟,我们的先民已经在这里生息繁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考古专家博士刘德成说,根据实地考察,水洞沟不仅有人类生活,而且具有相当的数量。

  据考古专家考古发掘,水洞沟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在水洞沟生活的原始人不但能够用火取暖,还会将捕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在火上烤食。

  中科院考古人员模仿古人类生活

  钻木取火,用石器肢解羊只……为了研究远古时期的水洞沟人是怎样生活的,8月31日,在水洞沟遗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教授与他的考古队员共同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考古活动――模仿古人生活。

  考古队员们先从遗址上收集锋利的石片,这就是他们用来肢解羊只的工具。当然他们肢解羊只不是他们捕获的,因为现在没有羚羊、野驴、野马供他们捕获,肢解的羊是从附近老乡家弄来的。他们肢解的非常仔细认真,将使用的每一把“刀”――石片都编上号,哪个“刀”割了多少次,肢解一只羊腿需要多长时间、割多少刀他们都作了详细的记录。他们不像古人那样,为了吃肉而宰杀肢解羊,考古队员说:“这是个非常严谨的实验,我们要对肢解羊的每个过程作详细的记录,还要把每一块骨头作为标本带回去进行实验观察,与从遗址中发掘的骨头进行对比。”

  与此同时,另外几位考古队员在一边钻木取火。“加油,加油,冒烟了。”在一个粗大的木头上,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刘德成用一张非常简陋但并不够原始的弓转动木钻子,或许是他的工具不够锐利,速度不够快,或者是他的方法不正确,每次都是眼看就要着了却断了弦,但刘德成还是坚持要钻,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停地在钻,希望能像古人一样钻出火来。“古代人想吃熟食真的很不容易。”

  高星教授也忙个不停,一会帮助队员钻木取火,一会帮助队员肢解羊只。高星说,体验古人类的生活,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考古,快乐考古。

  夜幕降临,考古队员们燃起熊熊的篝火,烤起了羊肉串,像远古时期水洞沟的先民一样,他们开始分享一天的收获。

  水洞沟的第五次考古发掘

  从今年8月6日到9月5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参加这次考古发掘的还有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科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地质学院、香港大学等科研教学部门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共二十多人组成的考古队。

  此次对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是第五次发掘,此前在1923年、1960年、1980年,中外考古人员对水洞沟分别进行了四次发掘,第五次发掘是从2003年开始,今年的考古工作将补充前三年度收集的资料;重点探明一号和二号探方之间的关系;对历史的考古资料进行统筹对比;补充几个于中心地点较远的发掘点的资料。(来源:华兴时报)

 
 
更多>同类旅游资讯